后面离开时,花蕾又给了他们馒头糙米。,现在,他们的当家人都去朝廷做工挣银子去了。
他们自己家里也有地,种了麦子,不过还未收割,所以暂时家里没什么紧急的事需要做。
因为感念花蕾前面给的馒头糙米,让他们免了后面的忍饥挨饿,度过了困难的时期。所以,现在过来,要还花蕾这份恩情,免费给花蕾做一个月的事。
她们说,自己的力气虽然比不上家里的男人,但是,田地里的事,她们都会做。
这样的结果,是花蕾意想不到的。当时自己给他们糙米,真的只是纯粹的,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,想帮他们一把,从没想到说,让他们回报。
于是,花蕾委婉的拒绝了她们,让她们回去了。可是,第二天,那些妇女又来了,而且还带来了他们两个村的村长。
两个村长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了,有一个头发都已经花白了。他们看见花蕾,就直接跪了下来,把花蕾唬了一跳。
让青棋青画忙不迭的扶起他们后,他们才向花蕾说了这事的前因后果。
原来这些来的人,都是漠北县衙下面,东和,东明两个村的百姓。当初,他们是最后一批被救的百姓。
在自家压垮倒塌的房屋里苦挨了三天后,才被救济到了镇子上。可是他们到的时候,地窝子里全部挤满了人,根本没有他们的插足之地了。
当时的他们,心里就一片悲凉。因为最晚被救济,本就惶恐不安的心,更是七上八下,自觉没有自己的活路了。
是花蕾主动拿了油布出来,给他们遮风挡雨,是花蕾主动的给他们提供了热汤热水下饭菜。
还在他们离开时,无论老幼,每人都给了馒头和糙米。一家人汇总起来,八口之家都拿到了一百多个馒头和四十斤的糙米。
让其他先住到地窝子里的百姓羡慕不已,也帮助他们度过了后面的困难时期。
因为花蕾的救助,除了前面被压伤冻伤的人之外,后面的人员,都齐齐整整的熬了过来。
现在,村里也已经缓过来了,原本是应该让男人来还这份恩情的。只不过,他们都去朝廷做工了。
所以两个村的人一合计,这些自觉力气还可以的妇女,就主动的要来给花蕾做事。
听完了两个村长的话,花蕾不禁感慨,这里的百姓,真的是太淳朴了,自己没想着他们回报,朝廷也没说让他们回报,可是,她们却来了。
看着一脸坚决,说要还自己恩情的这些人,想到自家田地里确实还缺少人手开荒种地,花蕾提出了一个方案。
自己的田庄,雇佣她们做工,一旬以后,抵消前面的米面恩情。接下来还愿意帮自己做事的。
那自己就按照每人每日一天十五文的工钱,和她们结算。另外,每日免费供应两顿简单的伙食。
两个村长一听,又惊又喜。一天十五文,一个月就是七百五十文,虽然比男人每月八百文的工钱低。
但是,妇女能拿到这个工钱,还有两顿伙食的话,那是真的不低了。和下面的人一商量,就没有人不同意的。
原本只是想着来报恩的,不想拿回报,可是,这一来,给自己找了份工啊,那可以贴补家用了,自家垮塌的房屋,能更早的重起了。
于是,这些妇女,就成了花蕾田庄的第一批雇佣者,每天勤勤恳恳的帮花蕾开荒种地。
因为自觉力气比不上男人,所以,早上早来个一刻钟,晚上再延迟个两刻钟的努力做着。
花蕾规劝几次无果后,也就随她们去了。只不过,让新到漠北管理田庄的裴庄头,在她们回家时,又每人给个馒头,让她们在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