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七章 怨天尤人(2 / 2)

他反驳道:“父亲,我是世子,跟平民百姓不一样,以后不靠科举也能入仕。”

孟冬远怒声道:“不靠科举入仕,不是真才实学入仕的,始终在人前矮一截,谁瞧得起你?便是长兴侯府,家里的晚辈也努力拼科举,为的就是通过科举入仕,名正言顺。”

孟承兴心中不满:“父亲,您也不是靠科举入仕的,您自己都做不到,怎么现在就来要求我?”

起这个,孟冬远脸就黑了,这也是的痛处,他就不是靠科举入仕的,他当年只中了秀才,举人也没中,想着等中进士后入仕,都不知猴年马月了,就靠父亲靠世家子的身份,走一走关系,谋得一个没什么用的闲职。

如今多年过去,虽然职位有所上升,但还是只得个闲职,瞧不起他的人多的是,他庸碌无能,特别是那些靠科举入仕的官员。

若是能重来,他肯定要努力考进士的。

当初他认识的年纪相仿的人,只要是靠科举入仕的,如今混的都不会很差,混得最好的,已经官至从二品,就他仕途不顺,到底还是因为当初没坚持继续考科举,如果他当初坚持,仕途肯定平顺许多。

他黑着脸道:“就是因为当年为父失策了,没选科举,才仕途不顺,为父走过的路,自然不想你再走一遍,好好跟你二哥学着点。”

孟承章:“……”

倒也不必给他招惹仇恨,自从他有了秀才功名,且还是案首,父亲骂三弟不中用的时候,又把他夸一顿,三弟已经恨他恨得牙痒痒的。

孟承兴也的确恨,狠狠剜了二哥一眼,也没搭理父亲,直接负气的扭头而去。

见状,孟冬远怒不可遏:“你给我站住,这就是你对待长辈的态度?”

董氏淡淡瞥了丈夫一眼,不想掺和。

孟承章三弟就这样走了,就到了遁走的机会,忙道:“父亲,我去三弟。”言罢,他也不待孟冬远回话,马上抬起脚步追了出去。

孟老夫人疼孙子十几年,即使二孙子比孙子优秀,可孙子在她心目中的地位还是无人撼动,当即就对儿子道:“承兴还,你逼得那么紧做什么?把孩子逼成什么样了?”

孟冬远怒气未消:“承章比他年长一岁,还是案首,他直接落榜,那就是他不够努力,都怪孙氏,以前把他惯坏了,真是慈母多败儿。”

孟老夫人不以为然道:“承章能中秀才,那是因为他在灵山院念,受名师教导,也怪阿瑶那丫头,之前让她跟大姑爷,把承兴也送进灵山院,承兴肯定也能中秀才。”

闻言,孟冬远怒气稍减。

董氏在一旁听着都想发笑,次子明明天资聪颖,是凭本事考上灵山院的,婆母非得是女婿帮的忙,她发现他们母子都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怨天尤人,无论什么事都怨天怨地怨时运,怨别人,唯独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