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千四百零八章 母仪天下,菩萨心肠(2 / 2)

的话。

别是这些大门不出,二门不迈的妃嫔。

就算是满朝文武,都对南洋有极大的误解。

在他们来,南洋是蛮荒之地,穷的叮当响,当地百姓连饭都吃不上。

事实上。

由于气候原因,南洋的作物,可以一年三熟。

就拿吕宋为例子,那里的土地不仅肥沃,有良田万顷,而且人力十分低贱。

除了种植粮食之外,还可以种植甘蔗、香蕉、烟叶,以及香料。

白了。

南洋可不是什么穷乡僻壤,而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!

否则。

西洋人又不是傻子。

他们为什么会万里迢迢来到南洋,在岛屿上开辟殖民地,修建种植园?

然而。

南洋明明这么好,是宝地,为什么会那么穷,当地的百姓,为什么会吃不上饭呢?

原因有三。

其一,当地百姓尚未开化,科技水平极低。

当地种地,还处于刀耕火种,焚田开荒的阶段。

白了。

就是放一把火,将田地上的植物焚烧之后,然后就拿着种子到处撒。

不除草、不施肥、不捉虫。

田地能不能长出来,全靠老天爷赏饭吃。

其二,就是当地的政治体制极其落后,大部分还是酋长制的原始社会,还有奴隶存在。

奴隶的积极性,自然是极低的,劳动力无法解放出来。

其三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。

就是倭患!

其实,倭患最严重的地方,不是大夏,而是南洋。

大夏毕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,哪怕闭关锁国,军备废弛。

可是,烂船还有三斤钉,瘦死的骆驼比马大。

倭寇滋扰大夏,还要掂量掂量。

南洋,却是一水的国家,而且极其原始落后。

倭寇在南洋,可以是横行无忌,为所欲为。

当地百姓,好不容易种出一些粮食,赚取一些财富,在手里还没暖热呢,就被倭寇抢走了。

就算是贵族阶层,也经不起倭寇天天过来劫掠。

何况是百姓?

南洋百姓身处宝地,却因为倭寇之患,穷困潦倒,饭都吃不上。

现如今,大夏占据了南洋,特别是王孝儒带着三千门生下南洋之后,这三个难题,全都迎刃而解。

科技水平低,当地百姓不会种地。

这个最简单。

种地,是大夏人的天赋。

哪怕是这些儒生们,大部分四肢不勤,五谷不分,从来都没有种过地,充其量读过几本农学的籍。

可是,仅凭他们从耳濡目染,凭着印象打造出的曲辕犁,就让当地人惊为天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