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2章 妙法选官(1 / 6)

满唐华彩 怪诞的表哥 7018 字 2个月前

第402章 妙法选官

翌日,圣人批允了陈希烈的辞呈,罢其左相之位,封其为太子太师。

杨国忠一朝斗倒张垍、陈希烈两大政敌,自认为有颇多值得总结的地方。比如他胆大心细,能敏锐捕捉到圣意,并敢于冒风险;比如他还懂轻重缓急,能暂时联合薛白,先除掉最大的威胁。

凭借着这些过人之处,他走到了权力的巅峰。

“圣人同意罢免陈希烈,让我选取继任者。阿白以为何人适合?”

“我?”

面对杨国忠半试探半请教的问题,薛白随口应了这一个字。

“哈哈哈。”杨国忠哈哈大笑,道:“说笑了,你拜相是早晚的。但如今年纪太轻,资历也不够,还得忍耐忍耐。”

薛白道:“我丈人如何?”

杨国忠被这话架在那里,无奈之下,好言安抚道:“差些火候,待颜公从陇右立功归来。我举荐他为吏部侍郎,再引他入相,如何?”

“一言为定?”

韦见素算是一个颇有才能的官员,性情相对柔顺,才得以在李林甫宰执的时期保全下来,名字在李林甫那政敌小册上排在末位。杨国忠掌权后也需要些真正能干事的人,他也愿意投靠杨国忠。

“红袍的官职?”韦见素不知所言,喃喃重复道。

这般授官,无非是把杨国忠的心腹一个个安插在朝廷各个位置,行云流水一般。

韦见素转头往后看了一眼,绕过屏风,只见一群肉屏风围着杨国忠,便开口道:“右相。”

正想着,又有一名家仆上前道:“左相,右相唤你过去。”

“薛白。”

“哦,杨暄。我要一个穿红袍的官职。”

杨宅中的美妾们则纷纷登上阁楼,躲在竹帘后看热闹。凡见了被冻得鼻子通红、瑟瑟发抖的官员,便指指点点地嘲笑,显得甚是热闹。

“杂胡岂能真的拜相。”

过了数日,独掌朝纲的杨国忠开始重新调整长安、洛阳的官员任命,算是“一朝宰相一朝臣”。

杨光翙确实是很早就盯着那位置了,但被薛白给阻了,河东的战略位置不一般,薛白前阵子一直在举荐李光弼过去。杨国忠害怕安禄山坐大,一度也在考虑,结果,李光弼却被调到朔方。

“是这样。”杨光翙上前几步,赔笑道:“自从韩休琳任河东节度使以后,这节度副使的阙职已经空了很久了。韩休琳是武夫,兼不了太原尹,我很早就想毛遂自荐了,一直没有结果。”

一片嬉闹的气氛之中,有一名紫袍官员一脸严肃地走进了大堂。

“名字。”韦见素等了一会,见对方不开口,遂问了一句。

“我是吏部尚书,既然人到了我府中,便是经过了吏部授职。你既也在,便当过了门下省的章程。岂有那许多计较?”

杨国忠眼光闪动,道:“好吧,我劝劝圣人。”

眼下看来,这位置恐还是归了杨光翙……

韦见素接了文书看了看,道:“吏部三铨、考绩、选拔、授职皆无,这……”

此事遂这般说定了。

“我平时最重信誉,你大可放心。”杨国忠道,“只说眼下,谁适合为相?”

“杨少卿。”韦见素讶道:“你这是?”

接连处置了几份文书之后,韦见素连头都懒得抬,只管盖章。之后,有人走到了他前面。

很快,有杨家仆役趋步过来,递上一封授官文书,小声道:“这是右相家的大郎,想补一個五品的阙。”

李林甫再专权,也不曾废除各衙门做事的规矩。

先走上来的是一个穿着绿袍的年轻官员,身量、相貌都不差,只是双目无神,显得呆头呆脑的。

“姓名。”

“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