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三十二章 上元节(2 / 5)

还请大爷助下官一臂之力,不胜感激。”

此刻的傅试面色恭敬。

贾珩皱了皱眉,道:“傅通判无需多礼,坐罢,如今是六品僚属官,若要同级牧守一方,此事恐怕不太容易。”

“下官也知此事难为,故而纵降一品为京兆麾下知县,也甘之若饴。”傅试半边屁股坐在椅子上,笑道。

贾政沉吟道:“如为县官,倒不知京兆下辖诸县可有空缺儿?”

傅试连忙道:“学生属意京兆治下之渭南县。”

贾珩神情不置可否,心头反而生出几分狐疑,道:“傅通判迁调下县,莫非是在京兆府任上,留下了一些手尾?”

傅试面色微变,急声道:“大爷误会了,下官如是不能清廉自许,当初,许府尹岂能容下官掌管狱谳之事?只是亲民官牧守一方,唯下官平生所愿耳。”

事实上,一方知县,号称百里侯,权势远非僚属官可比,红楼原著中,赖尚荣就为知县,赴任地方。

贾珩沉吟片刻,道:“傅通判,其实如在京兆府为僚属官还好上一些,来日迁转六部,也不是没有可能。”

傅试道:“新任京兆尹,人选未定,待其上任,下官心头也颇为忐忑。”

原京兆府尹许庐升任,京兆尹一下空缺了起来,如今处在各方争夺中,崇平帝似举棋不定。

贾珩沉吟说道:“如是举荐傅通判为一方父母,其实倒也不难,只是地方官非同僚属官,干系重大,傅通判先前也并无主政一县经验。”

傅试拱手道:“还望大爷提点。”

贾珩道:“常言,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纵傅通判选派外班,在地方上比之京城还需谨慎几分。”

地方官三年一考,如果连续两次为中上,就可迁升至一府同知或知府,从这一点来看,傅试还是有野心的。

傅试目光热切,说道:“下官不敢说才具过人,勤勉二字倒可堪称道,如履任地方,当不致治下出大纰漏,给大爷丢脸。”

贾珩默然片刻,道:“傅通判,容我思量思量,此事稍安勿躁。”

傅试其人,人如其名,趋炎附势,但一个政治集团中,也不可能各个都是道德君子,关键是对傅试怎么用。

傅试见此,心头一喜,连忙拱手称是。

贾珩也没有在意,看向一旁的贾政,问道:“二老爷,这几天可还好?”

贾政点了点头,道:“好上许多了。”

贾政经过三天,心绪调整过来,这会儿面色反而好了许多。

贾珩道:“明天,京中部衙监寺开衙办公,二老爷若身子不适,不如告几天假。”

贾政叹了一口气,道:“不至于此,身子并无大碍。”

傅试在一旁听着二人对话,略有几分好奇,却不敢多嘴询问。

贾政转而说道:“先前听琏哥儿媳妇儿说,府上要修园子,我听门下清客所言,一个唤山子野的老先生,精于此道,可由其主持建造。”

贾珩道:“此人,我也有几分耳闻,由其设计倒无不可。”

山子野就是原著中大观园的设计者。

而后两人敲定了此事。

贾珩转而看向一旁的傅试,问道:“现在京察大计在即,京兆府可有动静?”

这段时间,他忙于京营兵务,虽从锦衣府的探事中关注京察动向,但具体到六七品官员的感受,不得而知。

傅试道:“此事先自都察院始,六部也在查阅考成,下官听说,许总宪开始清查都察院近三年御史弹劾奏疏,对御史以功绩考评优劣。”

贾珩点了点头道:“查人之前先自查,倒也符合许德清的为人。”

监察御史为正七品,正好借助京察之争,先将都察院整顿一番,顺便加强对都察院的掌控。

傅试却忧心忡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