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1章 潮起【一】(2 / 4)

了不起的进步。

除了邢岫烟的呵护之外,或许还真就让焦顺说准了,林黛玉是用情极深的性子,正所谓‘心宽体胖、情深不寿’,越是心思重的人,身体自然越是容易出问题,如今林妹妹彻底断了木石前盟的念想,无形中就等同于去掉了最大的病根儿。

贾宝玉闻言,这才略略振奋了些,点头道:“我私下里找紫鹃打听,她也是这么说的。”

说到这里,他又忍不住有些失落,以前自己想尽种种办法,也不见林妹妹的身子好转,却怎么两下里再无往来之后,林妹妹反倒康健起来了?

难道说……

两人命中注定就是彼此的劫难?

想到这里,他刚刚提起的精神头,又肉眼可见的垮了下去,沮丧的程度反而严重了。

啧~

这文青病就是难搞!

焦顺实在没法跟他共情,索性又躺了回去,抬手屈指在车身上敲了几下。

“大爷?”

外面立刻传来了倪二恭谨的声音。

焦顺先前用他用的顺手,曾想抬举他个官儿坐坐,但倪二自知不是这块料,又不愿意受那些拘束,故此再三考量之后还是婉拒了。

于是焦顺便退而求其次,表示会招他十一岁的儿子去工学入读,并且许诺四五年后必有一份前程。

倪二为此欢喜的什么似的,自此愈发恭谨乖巧。

焦顺吩咐道:“时间也差不多了,开始吧。”

“小人明白!”

倪二领命之后,立刻用暗号联系了埋伏在处刑台的两名心腹,那二人立刻上前从处刑台两侧,拆下了几块用来遮掩随笔的木板,又把红底儿黑子的横幅挂在了正中,然后头也不回的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。

又过了没多久,菜市口就逐渐热闹起来——送菜卖菜的都是走另一个街口,故此方才周围人烟比较稀少。

处刑台前的异状,很快就引起了路人的主意。

有识字上前念了那横幅,就有人惊呼道:“这莫非就是那薛家丢的东西?!”

经过这几天的发酵,薛家在大理寺丢了账本,不得不悬赏三千两银子的事情,不敢说是人尽皆知,但京城里每五个人当中,至少也有一个听过这事儿。

当下沸沸扬扬、指指点点的议论开来,于是不明就里的其余路人,也都纷纷恍然大悟。

更有好奇那随笔内容的,凑到近前或默读或摇头晃脑的念诵。

“咦?”

一个正挎着菜篮子大妈,原本正和同伴讨论三千两赏银的事儿,不经意间听人念了几句,不由奇怪道:“这是什么东西,怎么连我都听得懂?”

她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,读书人写的那些文章别说是看懂了,听着都跟天书似的,今儿倒难得遇见一个能听懂大半的,于是不自觉的竖起了耳朵。

听她这么说,同伴也好奇的听了几句,然后同样惊讶道:“这真是读书人写的?”

“也算不得正经读书人。”

因发出类似疑惑并非少数,就有个秀才不耐烦的回道:“薛家是皇商,就是做买卖的——不过这随笔,本也都是随便写写,用不着引经据典的。”

其实后面的解释纯属多余,众人听说是商人写的东西,也就都释然了。

随着时间推移,聚集在此的路人越来越多。

后面的人挤不进来,就央前面的读给大家听,结果倒真有好事之人,在那处刑台前摇头晃脑的大声诵读起来,而这又进一步促进了人潮聚集。

按照焦顺定下的调子,薛宝钗主编的这篇随笔,颇有后世爆款文的资质,且又在尽量贴近白话的前提下,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。

再加上所描写的,主要都是普世的亲情与孝道,自然引发了极大共情。

故而每每读到梅家退亲时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