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六章 舌战宰衡(1 / 2)

何明远斜着身子,看了一眼中官跑去的方向,然后又转过头来,缓缓地走在大明宫里,好像在等待着什么。

当他来到紫宸门前时,一个小中人跑了过来,何明远本想拦住他问问情况,没想到那人却是来找自己的。

“何员外且慢!”小中官喊道“何员外,呼!何员外,圣人有事相商,还请何员外回紫宸殿议政。”

“议政?”

何明远还未来得及问,那中人再次启动,跑了出去,看样子应该是往中书省去了。

“既然是大事,应该是要去宣宰相吧?怎么连我这个六品的员外还要参与?李隆基怎么想的?”

何明远将信将疑的往紫宸殿走去,不一会儿,中书门下,翰林院,御史台的人也来了。

几十名官员陆陆续续像何明远一样,心中满是疑问,像这么大规模的议事十分少见,外敌入侵?出击突厥?帝国大大小小的事务在他们脑子里过了个遍,待见到皇帝,他们才知道,原来是蝗灾。

面对这样的消息,李隆基表现地十分悲怆,脸上写满了愧疚。

难道是我德行不足吗?难道是我治国有误吗?怎么仅仅继位三年,就闹成了这个样子?

面对上天的惩戒,天子只能是素服避殿,乞求皇天的庇佑。

这样的举动在现在看来可能十分可笑,但在古代却不得不如此,毕竟谁也说不出来蝗虫是个什么东西,儒家只好用自己的臆测来断定这是来自于上天的安排,上天的安排不够他臭屁的?

何明远虽然是最早到的,但由于他的地位很低,既不算言官,也不算台郎,不过是尚书省兵部下的一个小小的员外郎,何况还是圣人给的恩典,所以只好坐在了最后面,听着这帮国之栋梁们叽叽喳喳地讨论。

担忧着有之,急呼者有之,哀鸣者有之,痛哭者亦有之,但却没有一个能处理这件事的。

何明远看到这副局面,不禁摇起头来,心里暗自骂到这群该死的腐儒。

这种只尊道德,注重修身养性而偏废百科的学派,虽然可以安邦治国,但并不能让天下变得更好,因为道德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,但在我们的道学家们看来,即便是学习百科阴阳之学,必须以修身正己为第一位。

因为没有好的德行,就算是有渊博的知识,只能为害而不能为善,这是我们大伙儿从小就被众所周知的事情。

如果在道德和百科面前,他们一定是要选择道德的,所以天下就成了这副模样。

这些通晓古今大义的大儒们在面对俗务时,一窍不通,还妄自尊大。

于是在千百年后,面对东洋,西洋的坚船利炮,他们仍然能通过他们的大义来让统治者相信民气可用。

有了民气,即便是大刀长矛,也可以击败那些手持线膛枪的红毛鬼。

结果呢?丧师辱国,为天下笑。

就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,何明远站了起来,高高的举起了手,说道“臣有一言!”

声音不大却人人都能听得到,人群之中,有一个熟悉的面孔正看着他。

敬让认出了他,他早就听说了何明远的故事,对于皇帝的偏袒,他也无从指谪,毕竟没有证据,虽然在古代那个疑罪从有的时代,可以通过严刑拷打来让他认罪,但只要他对圣人还有用,那就可以留此人一条狗命。

不过让他想不通地是,为什么何明远会掺和这件事,议政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,如果被采纳了,出了岔子,那是要负责的。

个人的一件事,负责顶多是生命级别,朝廷,一个国家的大事,那是要决定成千上万人的生死的,他为什么要站出来?老老实实去赚钱不好吗?还是说,这也是和赚钱有关的?这让敬让十分费解。

李隆基紧锁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