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五章 思想比较危险(1 / 2)

宋益生看着坐在沙发上的唐易,又看了看茶几上的剧本稿纸,目光来来回回地打量着,有些心不在焉。

他在当晚把剧本打印出来之后,第一时间是去看的剧本概述和人物角色,还有就是分集大纲,准备先了解唐易讲的大概故事,再去看具体的内容。

这几天他在空闲之余,也算是把前二十集剧本给逐字逐句看完了。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唐易的文字,不得不说一声文笔尚佳才华尚可,故事通读性很强,而且里面涉及到历史事件、风俗礼仪、官职称谓等等等等都是极尽贴切,根本没有他所想的那样错漏之处非常多,有的都是些细节上的错误,有些无从下手审查的感觉。

现在他明白了这个剧本被选上的原因,那就是这个《大秦帝国之裂变》的剧本是非常优秀的,优秀到连他这个外行人都能够看得出来,那么山城台那些专业人员肯定是能够知道这个剧本的价值。

一时间老宋有些麻爪了,难不成这次要被唐易这个小年轻给打脸了吗?

宋益生安慰自己肯定不是找不到问题,而是他自己没有用心去找,而且他现在正在研究明朝那些事儿,脑子里都是被明朝的历史所填满了,再加上年纪大了记忆里有些衰退,秦朝的历史有些遗忘,需要再复习复习才能够对照着找出毛病来。

对对对,就是这样。

所以宋益生暂时放下手头上的事情,准备把秦孝公时期的历史再去好好的温故一遍,并且对照着唐易的剧本,玩一个宋教授来找茬的游戏。

想到了解决办法之后,宋益生感觉自己的思维一下子就占领了高地。

一切就从剧本概述开始。

就光从这些概述性的东西来看,唐易写的这个剧本是做了许多艺术加工和美化的。

单说商鞅的家庭这一块,历史上是没有史料记载商鞅的妻、子到底是谁,但司马迁却把他们的下场记录了下来。

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所言,秦孝公卒,太子立。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,发吏捕商君。商君亡至关下,欲舍客舍。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“商君之法,舍人无验者坐之。”

商君喟然叹曰“嗟乎,为法之敝一至此哉!”去之魏。魏人怨其欺公子昂而破魏师,弗受。商君欲之他国。魏人曰“商君,秦之贼。秦强而贼入魏,弗归,不可。”遂内秦。

商君既复入秦,走商邑,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。秦发兵攻商君,杀之於郑黾池。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,曰“莫如商鞅反者!”遂灭商君之家。

简单来说那就是秦孝公死后,秦惠文王成为秦国新一任国君,意识到商鞅手握重权,已经危害到他的统治。

再加上商鞅变法损害了贵族阶层的利益,秦惠文王刚继位,朝中大臣给秦惠文王说,商鞅又谋反之心。秦惠文王借此机会,铲除了商鞅及其党羽,诛杀了商鞅全家。

可剧本概述中却写商鞅把政权兵权交出,最后一次修订秦法之后坦然被捕车裂而死,结果倒是符合五马分尸的记载,可这过程是不是有些太过美化了?

用太史公的评价“商君,其天资刻薄人也”,以及商鞅最终在秦国落得个谋反的恶名,单纯从一个巴掌拍不响的角度来说,商鞅事秦变法革新,那是既有功、得,也有过、失的。

而在唐易的剧本中,不仅给商鞅安排了一个妻子,还有了一个红颜知己,更把商鞅写得这么正能量,他能理解这是唐易想要丰富商鞅的经历,提升商鞅的品德以让观众更能接受一些,但感觉上也确实有点别扭。

正能量就不说了,宣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支持,可妻子红颜什么的,写一个不就行了嘛,怎么还写成了双数,难不成唐易也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吗?

“小唐,你这个商鞅妻子的角色是虚构的吧,历史上没有记载秦孝公有个叫赢荧玉的妹妹。还有这个叫白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