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一十八章 长平侯!(4000)(2 / 4)

通过地上散落的木片与木屑,吴良发现这两个大木箱子的年份似乎并不太久。

此前他已经见过了不少历经千年、甚至是数千年的棺木,无论是藏于陵墓之中的还是置于户外风吹雨淋都见过,那些上了年份的木头应该是什么状态,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,而这两个大木箱子上的木头,显然与那些棺材有着明显的区别。

这木头上面并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腐朽现象,只是至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变得又干又脆,因此才变得不太结实。

也就是说。

这四个人与这头骆驼留在这里的时间也并不会太长,可能是几个月,也可能是几年。

吴良虽然没有办法作出准确的判断,但根据大木箱子呈现出来的状态,依旧能够笃定绝对不会是十几年,或是更长的时间。

做出这样的判断之后,吴良再去看那些散落在地上的玉器。

这些玉器大部分都是用在死人身上的“九窍玉”,这点是毋庸置疑的,甚至这么多用过的“九窍玉”堆积在一起,吴良只是靠近了一些,便已经透过防毒面具嗅到了一丝淡淡的腐臭气味,这是他同样十分熟悉的味道。

错不了!

无论是玉石上面渗透进去的红色、黄色的痕迹,还是这股特殊的腐臭味道,都让他更加确定,这些正是那种被尸体腐烂时流出的尸水长久浸泡过的“九窍玉”。

在后世,关于这种“九窍玉”民间还有一种说法,叫做“死玉”。

那些渗入其中的或黄或红的痕迹,便被称为“死气”,而渗入了“死气”的玉石,便已不再是美好高尚的东西,而是会给人们带来灾祸的不祥之物,人们将其长久带在身边,绝对百害而无一利,甚至最后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。

此前吴良还用这种说法忽悠过曹禀,将他唬得一愣一愣的。

但其实他对这种说法也持保留意见。

因为后世的考古工作者经常会接触到这样的东西,并且还会将其视为至宝仔细清理过后好生保存起来,还有一部分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专家,每天都在与这样的东西打交道。

或许是因为前世的他从未正式从事过考古工作,也从与真正的一线考古工作者进行过接触,又或是一些比较特殊的考古事件本就不会公开吧,总之他还从未听说与这种说法相关的真实事件。

暂且不论这些。

吴良现在主要在想的是这些“九窍玉”究竟从何而来,又要去向何处。

他只是粗略的查看了一下,便可目测出这些“九窍玉”的数量至少有几百枚之多,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,就算是他们这样的专业盗墓团队,将目前所有盗过的墓部加起来恐怕找不出这么多“九窍玉”。

而眼前却有这么多“九窍玉”,并且还是从死人身上扣下来的“九窍玉”聚在一起,这显然非同小可。

而据他所知。

“九窍玉”最盛行的地方便是天朝古代。

这是天朝特有的对玉石近乎迷信的崇拜,人们认为玉能使活人平安,使死人永远不朽,也是因此,汉朝的丧葬习俗中才会出现“金缕玉衣”那样的奇物。

这种由来已久的玉石文化,亦是对后世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,好的玉石制品依旧是一种普通人消费不起的奢侈品。

而一旦出了天朝,也可以说是出了东亚地区,人们对玉石热爱便要打折扣了。

当然。

文物又是另外一回事,那玩意儿与玉石无关,珍贵的是年代与文化,还有稀缺程度。

所以。

吴良怀疑这些“九窍玉”正是从中原地区运送至此处的,至于目的嘛,当然是贸易。

虽然玉石文化是天朝的专属,但天朝从古到今对整个世界都有着极为强大的影响力,尤其是对周边国家的文化辐射程度,在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