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九十四章:七十二候有玄妙。(1 / 2)

同时二十四节气还代表了深厚的文化底蕴,有独特的文化意味和文化意象,十分的引人入胜,玄奇无当。

首先是七十二候。

时间平均法,即平气法划分节气,在黄心流域用土圭测日影确定冬至日并作为“二十四节气”,每节气分三候,每候约五天,较反映了长灵流域的地理、气候、人事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。“平气法”节气,始于冬至,终于大雪。

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结,又五日麋角解,又五日水泉动。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,又五日鹊始巢,又五日雉始鸲。大寒大寒之日鸡使乳,又五日鹫鸟厉疾,又五日水泽腹坚。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,又五日蛰虫始振,又五日鱼上冰,即鱼陟负冰。雨水雨水之日獭祭鱼,又五日鸿雁来,即候雁北,又五日草木萌动。惊蛰惊蛰之日桃始华,又五日仓庚鸣,又五日鹰化为鸠。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,又五日雷乃发声,又五日使电。清明清明之日桐始华,又五日田鼠化为鴽,又五日虹始见。谷雨榖雨之日萍始生,又五日鸣鸠拂奇羽,又五日戴胜降于桑。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,又五日蚯蚓出,又五日王瓜生。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,又五日靡草死,又五日小暑至,即麦秋生。芒种芒种之日螳螂生,又五日鵙始鸣,又五日反舌无声。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,又五日蜩始鸣,又五日半夏生。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,又五日蟋蟀居辟,又五日鹰乃学习,即鹰始挚。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蠲,又五日土润溽暑,又五日大雨时行。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,又五日白露降,又五日寒蝉鸣。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,又五日天地始肃,又五日禾乃登。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,又五日玄鸟归,又五日群鸟养羞。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,又五日蛰虫培户,又五日水始涸。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,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,又五日菊有黄华。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,又五日草木黄落,又五日蛰虫咸俯。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,又五日地始冻,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。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,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,又五日闭塞而成冬。大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,又五日虎始交,又五日荔挺生。

还有二十四风。

二十四风,又称二十四番花信风,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,所以叫信。俗话说“花木管时令,鸟鸣报农时”,自然界的花草树木、飞禽走兽,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,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。因此,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,如植物的荫芽、发叶、开花、结果、叶黄和叶落,动物的蛰眠、复苏、始鸣、繁育、迁徙等,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,人们把这些大自然的一种节律现象叫做物候。灵云显教撰的《广群芳谱》有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记载。每年冬去春来,共有二十候,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,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“花信风”,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。于是,便有了“二十四番花信风”之说。

还有人们口口相传的节气歌

立春梅花分外艳,雨水红杏花开鲜;

惊蛰芦林闻雷报,春分蝴蝶舞花间。

清明风筝放断线,谷雨嫩茶翡翠连,

立夏桑果像樱桃,小满养蚕又种田。

芒种玉秧放庭前,夏至稻花如白练;

小暑风催早豆熟,大暑池畔赏红莲。

立秋知了催人眠,处暑葵花笑开颜;

白露燕归又来雁,秋分丹桂香满园。

寒露菜苗田间绿,霜降芦花飘满天;

立冬报喜献三瑞,小雪鹅毛片片飞。

大雪寒梅迎风狂,冬至瑞雪兆丰年;

小寒游子思乡归,大寒岁底庆团圆。

同时,还有很多农谚。

关于节气,李乾宸前世自古以来也流传了很多农谚,比如

秋分早、霜降迟、寒露种麦正当时;

知了叫、割早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