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人11:绍宋御营军制及编制、番号初探——梦中仗剑天涯(2 / 8)

绍宋 榴弹怕水 10266 字 2022-10-27

进风格,导致宋夏实际交战均以千人至万人规模为主,故不长设较大编制。

但将以下均为实际统兵且固定统属关系的编制。书中曾描述,吴阶就做过泾源路第一正将。但置将法应用地区非全部,至靖康前,仍与都-营-军-厢并行。

新编制下,一大队基本与以前的大什同,约五十人,一部约二百五十人,一将统千人。

但按照神宗朝设想,将为一地设一将,编制也非固定数,非千人定额,当然后来没有实际执行下去,具体待考。

3、大将体制下的亲卫体系及阶级:

背嵬军体系。

因为靖康总崩溃,军队失去中枢控制,自然演变为以大将为核心的军制,而大将为了确保控制军队,使得将领亲卫体系大肆膨胀,直至统军大将的亲卫高达一军之多。背嵬军作为韩、张、岳等大将亲卫部队,在得到朝廷认可后,最终在赵玖的统制官-统制部格外强化的背景下,获得了统制部的编制,与传统指挥体系重新结合。

4、统制官、统领官体系。

靖康后全国军事体系崩溃,上层军制混乱失效,为了抵抗金军,诸路州到处乱设制置使、经略使,对于乱世军头,不管是正规军残余,还是地方土豪、义军等,到处分发统制官、统领官,类似于现在非野战军体系的总队-支队-大队,统制官下辖员额不定,统领官下辖员额不定,一般以一部设一统制,如韩世忠出场就是统制,统制官下独立领兵就封为统领。统制官-统领官体系正式登上历史舞台。

后来御营体系建立,赵玖强化了高层军制中的都统与统制官的阶级区分,再结合下层体系,重新确立了基本阶级。基本将统制部员额数限制在2000-4000人。并追认统领官为正式阶级。

统领官阶层:御营军制建立后,除追认外,多以一统制部的副职或资深营指挥任命为统领官。实际上不属于军队编制体系的任何一级,但因为战场指挥权、亲卫体系,以及资历营指挥的存在,依然广泛存在,并且相当具有活力,并作为晋升统制的后备力量。

而更多的亲卫首领,则通过准备将-正将阶层与传统指挥体系下略显冗余的统领官相互转化流动。这也是统领官阶层具有强大活力的另一个重要缘故。亲卫首领想升统制,需出亲卫体系任统领官统带一营,获得战功后,在扩编中升任统制。

二、绍宋中实行的军事体系

1、军制体系,改革与承认既定事实并存。

大致上,通过赵玖十年的权威压制与改革,基本上统一了上层军制。目前绍宋中上层所施行的,自上而下基本上为行军司-统制部的编制。

中层军制,则并行指挥-都、将-部两套体系。

基层军制,因基层军制改革难度不大,且改动较小,与历史曾有编制基本相符,架空如下:步军均为都-大什-什-伍,一都105人;骑军为都-队-什-伍,一都65人。

总而言之,御营体制是一种靖康总崩溃后,赵玖为了控制部队,不得已结合历史发展进程,尽量制造出的一种兼有妥协与压制的复杂军制。

2、步军编制依据及战术目的:

因大将亲军多作为胜负手或主力部队投入决定性战斗或战役,故在此不做分析与说明。

、编伍层面。伍、什,为基本编伍单位,如行军为一队,宿营为一帐等。

、兵种层面。大什,为基本兵种单位,如一大什均为弓箭手,另一大什为长枪手,另一大什为刀盾手。

、战术层面。都,为基本作战单位,下属至少有两个兵种搭配,配合起来具备基本作战能力。

营,为基本战术单位,下面骑步各兵种齐全,可配合作战,独立完成战术命令。一指挥下辖有骑兵100人左右,长枪手2大什,刀盾手3大什,弓箭手3大什,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