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五章 二汽(东风汽车)的故事(2 / 3)

江水路、从崎岖的山间公路,运来了一个个重达数十吨、上百吨的大型机械。

1975年7月1日,二汽第一个车型eq240两吨半越野车生产能力胜利建成投产。

虽然出车了,但是积重难返,1978年‘计划亏损’3200万,‘鄂省和一机部系统最大的亏损户’帽子像山一样压在二汽人心头。

1978年3月25日,在鄂省召开工业学大庆的会议上,二汽第二任厂长黄zheng xia表态‘力争今年面扭亏为盈。’

1978年7月15日,首批民用东风五吨车实现批量生产。二汽当年即超过国家原定2000辆的计划,生产了5000多辆优质汽车,闯过了“亏损关”,第一次上缴利润279万元。

是年,东风5吨车、2.5吨越野车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。在枪林弹雨的前线,东风车部执行了最艰巨的战斗突击和物资抢运任务,没有一辆车因为质量问题而出事故,被战士誉为‘功臣车’、‘英雄车’。

步入20世纪80年代,正当二汽大踏步向前迈进的时候,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,二汽被国家列入了‘停缓建’企业名录,国家将停发一切基建投资及设备材料购置费用。

这对当时已有3万多职工、2万多台设备,刚刚收支平衡、略有盈余的二汽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。

黄厂长提出‘不要国家投资,只要国家政策’,制定了‘自筹资金,量入为出,分期续建’的方案。

1980年3月22日,高层“关于批准二汽续建”的文件正式下发。从此二汽开始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努力,走内涵发展的艰苦道路。

从1980年至1985年,在确保上缴国家部利润、税金、折旧费提成的前提下,不仅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,而且提前两年建成了年产10万辆汽车生产能力。

相当于增加了国家固定资产投资3.9亿元,实现利润8.4亿元,上缴税收4.2亿元。

到1985年,二汽在汽车产、销量,上缴国家利润和税收,均占国汽车企业60以上,创造了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。

三、?闯过最后一道生死关

1992年9月4日,被称呼了23年的‘二汽’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,走出这一步,意味着东风公司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市场经济的潮头。

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和转型,二汽自身的问题和矛盾暴露得更加充分,到1998年公司累计亏损5.4亿元,拖欠企业职工工资达四个月之久。

这家巨型企业,再次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。

1997年,新一任总经理到任,立下军令状,‘如果2000年东风不能扭亏为盈,我就引咎辞职。’

1999年6月17日,东风公司酝酿已久的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出台,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,总部职能部门由37个减为11个,机关职工从?2200多人减为300人。

1999年东风汽车遏制住了效益下滑的势头,2000年公司整体扭亏为盈,产销量再次突破22万辆大关,盈利138亿元。

从2001年开始,公司力推东风汽车国际化。

2003年6月9日,东风汽车和日产汽车公司共同组建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,注册资本167亿人民币,双方各占50。

东风汽车以存量资产出资,日产则以相应的现金出资。这是中国汽车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中外合资项目,也是史无前例的整体合资。

在拥有众多合资伙伴后,东风汽车的自主品牌步入快车道。

在东风风行景逸、东风风行v、东风御轩、东风奥丁、东风小康、东风天龙、东风大力神、东